应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李红谊教授邀请,美国圣路易斯大学朱露培教授于2018年6月5日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做学术报告。
2018年6月5日,朱露培教授在教五楼227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Crustal structure beneath the Wabash Valley Seismic Zone from joint inversion of receiver functions and surface wave dispersion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ontinental rifts and intraplate seismicity”的学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对Wabash Valley地震带下的地壳结构的接收函数和面波频散联合反演,并分析了其对大陆裂谷和板内地震活动的影响。朱露培就其研究的整个过程为我校师生做了简短的介绍与答疑,激发了我校学生的研究兴趣,我校广大研究生受益匪浅。
2018年6月5日,朱露培教授在教五楼227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Crustal structure beneath the Wabash Valley Seismic Zone from joint inversion of receiver functions and surface wave dispersion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ontinental rifts and intraplate seismicity”的学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对Wabash Valley地震带下的地壳结构的接收函数和面波频散联合反演,并分析了其对大陆裂谷和板内地震活动的影响。朱露培就其研究的整个过程为我校师生做了简短的介绍与答疑,激发了我校学生的研究兴趣,我校广大研究生受益匪浅。
李红谊教授首先对朱露培教授作了简短的介绍。朱露培系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地球与大气科学系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楚天学者”讲座教授。朱露培教授长期致力于理论及观测地震学等方面的研究,发明了单台接收函数H-k叠加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多台接收函数共转换点叠加方法,实现了对地壳、岩石圈以及地慢转换带界面结构的成像。他还改进发展了用地震波形反演地震矩张量的gCAP方法。朱露培教授所发展的各种地震学程序算法被国际同行广泛使用。
学术报告过程中,我校的研究生同学以及其他单位的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就自己的科研内容与朱露培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此次报告对开拓研究视野、促进不同科研单位间学术交流、推动我校天然地震学研究走向更高水平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5日下午,朱露培教授参观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重、磁、电法及地震实验室,以及地信学院几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并与学院李红谊、刘志坤等老师进行关于天然地震学科建设和地球内部构造研究、接收函数、面波成像等方面的学术探讨。供稿 李红谊 摄像 王晨辰
2018年6月5日
2018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