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验室简介
“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持筹建、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负责建设,2004年10月实验室建设计划通过立项论证,2008年2月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实验室以国家经济建设和地学基础研究的需求为动力,围绕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和地球物理仪器这两个重要的学科发展方向,着重发展深部和海洋探测技术;矿产资源和能源勘测综合地球物理前沿技术;环境监测与工程勘查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研制和开发高灵敏度、高精度、无破坏性、抗干扰能力强的智能化地球物理探测仪器等四个科研领域。
实验室的目标是建设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面向国内外开放的“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研究中心,完善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的研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以高水平的研究和先进、高效、文明的管理使重点实验室在国内外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改变国内在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方面的落后状况,促进原始创新。
实验室设置4个研究室、6个实验室,即:
办公室/研究室 |
分室 |
深部与海洋探测技术研究室 |
大地电磁实验室 |
天然地震实验室 |
|
海洋探测实验室 |
|
资源与能源探测技术研究室 |
重磁勘探实验室 |
电法勘探实验室 |
|
地震勘探实验室 |
|
测井实验室 |
|
环境与工程探测技术研究室 |
辐射与环境实验室 |
放射性源库 |
|
地球物理仪器研发室 |
仪器研发一室 |
仪器研发二室 |
|
仪器研发三室 |
2 实验室研究方向
(1) 主要研究方向
以国家经济建设和地学基础研究的需求为动力,围绕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和地球物理仪器这两个重要的学科发展方向,着重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部和海洋探测技术;矿产资源和能源勘测综合地球物理前沿技术;环境监测与工程勘查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研制和开发高灵敏度、高精度、无破坏性、抗干扰能力强的智能化地球物理探测仪器。
(2) 主要研究内容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包括:深部与海洋探测技术、矿产资源与能源探测技术、环境与工程探测技术;面向地学基础研究、海洋与资源、能源探测和工程环境领域中的需求研发高精度、高灵敏度、高智能化的现代地球物理仪器。针对各个研究方向,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制定了近期的研究重点和预期研究目标。
(3) 定位与特色
建设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面向国内外开放的“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研究中心,完善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的研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以高水平的研究和先进、高效、文明的管理使重点实验室在国内外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改变国内在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方面的落后状况,促进原始创新。
以地球物理多参数综合研究为主要特色,争取在海洋和中高山区电磁探测技术、重力和磁力探测技术、地球物理资料特殊处理解释方法技术、大探测深度高精度电磁方法技术、金属矿地震勘探理论与方法技术、辐射与环境检测方法技术等方面,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研制取得重要突破。同时,加强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与成像系统、地球物理资料处理和反演软件、综合地球物理解释软件平台等软件工程的研发。
3 实验室领导班子和学术委员会
(1) 实验室领导班子
主任:王 赟
副主任:姚长利、郭良辉
办公室主任:金 胜
学术秘书:尹曜田
实验室主任:王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基金委地球物理学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地震各向异性理论和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的研究。作为国际知名的多波研究团队之一,王赟博士所领导的“多波多分量”(Multi-Wave Multi-Component,MWMC)研究组围绕着岩石弹性各向异性与地震地质建模、等效各向异性介质假设下地震波场的数值模拟方法与波场传播展开了长期的基础性攻关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化石能源勘探开发中面临的地震各向异性问题,围绕着多分量地震技术的应用,展开了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与多波联合反演关键技术的研发,在原生结构煤与构造煤各向异性特征认知,面波压制与利用、矢量波场分离与合成、多波成像、多波联合反演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创新性成果。发表与之相关的学术论文65篇,其中SCI检索36 篇,EI检索20 篇,出版专译著3部;获得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12项,登记软件著作权59项;获得省部级奖励5项。
实验室副主任:姚长利,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编委,“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重磁勘探、计算机应用、地磁学。负责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专项课题、地质调查等10多项。曾获国土资源科技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三等奖1项,国家测绘局地理信息科技三等奖1项,地矿部科技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合作著作2部。
实验室副主任:郭良辉,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1项、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专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和地质调查项目多项,参与国家专项课题、863计划课题等多项。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发表国际SCI论文13篇、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发表国内SCI论文3篇,合作著作1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国土资源科技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三等奖1项、中国地球物理科技三等奖1项,获得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入选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求真学人计划。。
(2)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合影
学术委员会由15位优秀专家组成,名单如下表(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列):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学委会职务 |
专业 |
工作单位 |
1 |
朱日祥 |
院士 |
主任 |
古地磁学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2 |
刘光鼎 |
院士 |
副主任 |
地球物理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3 |
孟小红 |
教授 |
副主任 |
地球物理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4 |
陈 顒 |
院士 |
委员 |
地球物理 |
中国地震局 |
5 |
魏奉思 |
院士 |
委员 |
地球物理 |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
6 |
吴淦国 |
教授 |
委员 |
构造地质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7 |
肖庆辉 |
研究员 |
委员 |
地质科学 |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8 |
刘士毅 |
研究员 |
委员 |
地球物理 |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
9 |
高 平 |
高工 |
委员 |
矿产勘查 |
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 |
10 |
陈晓非 |
研究员 |
委员 |
地球物理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11 |
熊盛青 |
高工 |
委员 |
航空物理 |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
12 |
冯学尚 |
研究员 |
委员 |
空间物理 |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
13 |
罗维炳 |
高工 |
委员 |
地球物理 |
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 |
14 |
何展翔 |
高工 |
委员 |
地球物理 |
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 |
15 |
魏文博 |
教授 |
委员 |
地球物理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16 |
金 胜 |
教授 |
秘书 |
地球物理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文保网安备案号:1101080023 技术支持:信息网络中心